高雄大學資訊管理學系 : 洪舶凱

考取第一志願:中央資管

 

一、        簡介

姓名: 洪舶凱

畢業校所: 國立高雄大學資訊管理學系

考取系所:

l   國立中央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正取)—確定要就讀

l   國立政治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備取2)

l   國立中山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備取17)

l   國立中興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電子商務組(通過初試,未參加面試)

 

二、        準備過程

        前言:每個人理論上應該要有一套自己的讀書方式或信念。以我自己來說,會先深入了解為什麼念研究所,再來衝刺才會有動力。比如說丁祺老師上課常常要我們去想自己的夢想或理想職務是什麼,以此為動力鞭策自己。其中,真的很感謝丁祺老師在態度上的要求、劉逸老師充滿熱血的言論,讓我更加確定考試的信念。另外,也很感謝蔡昀橋大助教與吳昀峰小助教在我準備的過程當中,給予我各種大大小小的協助。而我的讀書會組員們更是不可或缺的好戰友!

 

(一)  MIS

1.     老師風格

      丁祺是一位高標準要求學生的老師,基本上我認為只要凡事都能夠達到他的要求,要「考到」研究所並不是問題,但是否為自己理想中的學校就還是得靠自己努力,不能全仰賴老師。因為希望進入四大四中政大等名校的考生,每個人都已有一定的能力,所以要進入這些學校的關鍵,我認為是在於如何建立差異化的競爭優勢。

2.     價值鏈的建立

      借用價值鏈的模型來譬喻,讀書的主要活動不外乎是預習、上課、複習、考試,那支援活動就會是

    • 企業願景=>理想志願
    • 基礎建設=>讀書會、讀書環境
    • 人力資源=>老師、讀書夥伴與生活夥伴
    • 採購=>課內外教材、案例的準備

我覺得透過這樣的模型幫助自己如何準備研究所,可以較為廣泛的思考。

3.     建立讀書模式

前述說過,每個人有不同的念書方式,如時間長短不一、習慣都不同。但我認為還是有幾個重要的因素。主要為「思辨」、「閱讀」、「理論」三要素。其實這有點像文化,你習慣做這些事情之後,考試時即使在緊張,你也會習慣用深入的方式去回答那些艱澀的問題。

 

4.     執行

首先為思辨,其實就是老師上課常談的邏輯思考Why、What、How,不斷常常利用這些邏輯架構去思考各種議題,如MIS議題、計概理論、統計等。如果還是不知道如何思考,其實網路上有很多都是擅於提出問題的人,如TechOrange、Inside,這裡的文章都很有趣,可以幫助思考。

第二,光是思考也沒用,墨水太少只會陷入空轉,因此要多閱讀,個人是推薦CIO IT經理人、哈佛商業評論,而天下、商周、數位時代則次之。這些雜誌都會有很多案例可以採納。

第三,回歸到自己的專業領域,重新聚焦你所找的案例問題,避免你念了IBM轉型過程的案例,結果你把焦點放在他們的科技有多猛。因此講義裡的理論可以幫助你思考你該關注的議題為何。個人是認為SA(SAD)極為重要,畢竟那是MIS核心的專業領域之一,而這也是台大近年來常考的領域,我覺得以台大為志願的考生,應該從一開始就去琢磨L&L的課本,裡面每一章節開始都會有SAD的案例與說明。

5.     結論

過程中一定會遇到很多問題,所以除了自己思考之外,也一定要勤奮地去問老師、讀書會組員問題,才能夠不斷解惑、進步,才不會浪費時間在同一個地方打轉。而且從去問丁祺老師的過程中,會不斷發現自己的競爭者有多麼認真,全國各班的考生都是我們優秀的競爭對手,甚至你也能從老師那邊打聽他們是如何管理讀書會。

  

(二)  計概

       劉逸老師上課教的東西已經很充分了,不太需要再去額外準備其他內容,真有時間就去看資料結構吧!但我想計概最主要的問題就是,看過的東西很容易忘記,看了好幾次還是忘記真的很煩…我有幾個方式與大家分享。

1.    上課筆記

       因為我沒有上計概的正課,所以對於老師在那段期間給的筆記感受非常深刻!因為自己念毫無章法,但老師的筆記都是整理過,較容易記憶。但也不是說印回來看看就好,而是全部騰寫過一次才有意義,因此我那時候就跟讀書會夥伴借筆記,然後把它抄下來抄了一個多月。也因為自己抄寫過,所以計概即使再怎麼多,很多東西都至少會有個印象。

2.    題庫本的練習

       這個部份我認為在暑假最好就寫完過一次。除了那些真的太過於艱澀的題目之外,其他都得仔細的去做過一次。藉由這樣的練習才能幫助你把上課的知識轉化為比較具體的內容記憶起來。而且那時有問題就可以立刻去問老師了。

3.    題庫班複習

       有些人可能會覺得題庫班沒那麼必要,我認為他是看起來不重要,但實際上在幫你潛移默化的課程。這段期間,劉逸老師其實就是幫你做複習,還畫很多圖表幫助你記憶。因此,把握好這時候補充的各種資料、筆記,妥善的整理,可以幫助自己對計概的記憶更加深刻。而且這時候一定都在寫考古題了,把握此良機去問老師,效果頗佳。

4.    計概也要思考WHY

       其實我認為很多東西會記不起來是因為沒有真正理解。多去思考為什麼,例如HASH為什麼要搞那麼複雜,用Array不就好了嗎?劉逸老師上課時就會講他在業界時利用HASH解決超大量資料比對時的情境,這時就會理解,原來這就是HASH的意義之一。除此之外,為何二維陣列位置的計算公式長得那麼奇怪,甚至是上下三角的公式,如果沒有上課那張圖,應該會很難理解。


 

(三)  準備過程辛酸史

我分成三個階段來說明,準備前期、後期、考試期間與面試。

1.前期

    • 還是態度:

暑假這時候最重要的課題是要建立「你是考生」的心態,不要成天想著玩遊戲、放鬆,而是該體認到現階段這就是自己應該做的,否則真的很難挺住後期愈來愈可怕的考試壓力,尤其對重考生而言更是如此。

其實這部分,丁祺老師會讓你知道作為一個「負責任」的人,應該要做什麼,很多是關於態度上的問題,可能有些人會聽不進去,但我認為既然你會坐在這個地方,那就代表你在校成績沒比別人強、過去太怠惰導致能力不夠強等種種因素,否則你早就準備進入某間大企業甚至外商,或者直升研究所,幹嘛還坐在這裡受苦呢?因此,套張翔老師的話,你坐在這裡就是為了讓自己「翻身」,改變怠惰的自己,所以丁祺老師的那些話才會讓你那麼不舒服,因為你過去都可能沒做到。

 

    • 打破循環:

我認為認真上過暑期班之後,其實每個人都已經有一定實力,可能很容易就可以進入前30 TOP。但是很殘酷的是,很多人會因為從0分進入到50分而自滿,最後又怠惰掉了。包含後期題庫班模擬考,也有些人進入幾次前幾名之後也怠惰掉了。我認為解決之道在於,必須去想「假設現在要考台大(第一志願)了,你能夠考上嗎?」,不斷的去設想情境,給自己目標、壓力,才能真的進步。中間一定會有很多挫折,但是透過前述講的心態,其實都能夠克服。

 

 2.題庫班-後期

    • 努力爭取剩下的50分

我覺得50分這個標準其實就是「備取」,暑期班乖乖走就是有備取資格。但我們都知道,研究所備取不一定會上,備取30與備取1差很多。剩下的50分要拿到,說到底還是要靠自己不斷去問老師問題,才能真的成長,否則老師再怎麼嘔心瀝血教你也沒用,再說如果老師這樣教一教大家就能上台大的話,那每個人早就上台大了。因此,主動積極問問題很重要。

 3.考試期間與面試

    • 考試期間

這時候是壓力最大的時間,加上如果台大是第一間考,真的會很緊張。如何化解壓力就得去思考壓力的來源,我認為是信心。而信心源自於自己能力與要求之間的落差,如何補足那個落差正是前述那麼多文字在講的內容。而考試期間,就不要再把對自己的要求往上提升了,如果真的已經努力過了,代表平常的要求已經足夠,能夠穩穩發揮實力才最重要,否則即使你考到全國模考前六名也沒用。尤其是MIS必須相信自己的第一時間反應,不要想說我一定要套什麼理論、一定要舉什麼例子,會出問題。如果企業為ERP而ERP,結果必然失敗,你這樣做不也是為理論而理論嗎?所以平常已然訓練足夠,就不要在考試上錦上添花。

    • 中間的放榜

中間放榜,亦喜亦憂,但別被那影響了自己的步調,因為你不是只有考一間學校,絕對不是每間學校的老師都喜歡你的特質,所以放輕鬆,繼續往前走吧!我當初就是亂了陣腳的人,中山的考試因此而受到影響。所以相信自己,給自己信心最重要。

 

    • 面試

因為政大備取2,所以我就來分析為什麼只有備取的原因。我台清兩間都沒過筆試,只有政大的面試機會,加上當時政大對我來說其實企圖心並不強烈。這裡導出兩個問題,一個是經驗不足、另外一個是企圖心不足。我認為如果你是要面試的人,最好是兩者盡全力去達成,一定會有好結果。有了這些要素,就會了解要如何去準備,比如說你就會狂問老師問題、狂蒐集政大相關的資料,甚至是政大教授的一些論文。而論文這部分其實我都知道要看一些,但因為缺乏動機,所以就沒有看,我認為態度是左右戰局的關鍵因素。

 

至於面試所面臨的壓力,可以參考這位Google正妹經理所說的:

http://www.youtube.com/watch?v=PRA029bSly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eis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