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中央大學資訊管理學系:康至青2011


考取第一志願:交大資管

    

考完時想出的一些建議:

1.光讀講義是絕對不夠的

講義包含的只是最基本,或是之前考古題常常出現的題目與觀念,但是假如要比較深入的瞭解,還是要配合工具書去複習,才能比較有完整的了解。尤其是MIS與計概。

MIS常見的工具書-林東清的書、Laudon & Laudon、謝清佳的書。

計概常見的工具書-台大以前常考的discover computing黃三益的資料庫的書、中央常考的愛用書劉金順出的資料通訊網路


2.不要放棄

不管是哪時候才開始讀,都不要放棄,只要你撐到最後,就有可能會上。但是前提是你過程中沒有很混,然後堅持到最後的話(堅持到最後的意思是說,你寒假幾乎每天都要去圖書館從早念到晚),基本上是一定會有學校念的,就算你可能沒有那麼的厲害,但是還是會有中央中山可以念。


3.考古題是一定要做完的

例如說像台大計概的選擇就很愛考考古題,今年的手寫也是跟去年的手寫類似(都是hash的實作),所以考古題是一定要做過並且一定要拿下來的。然後,每間學校都一定要特別做準備,例如說像台大計概選擇幾乎都考Discover computing再加上時事,清大服科的MIS其實會有一定比率考服務科學的東西,只要那些部分你有掌握到,其他的科目又考的還OK,你就很有機會會過第一階段。


4.雜誌的文章要自己做心得整理

我是寒假以後才開始做,但是我覺得應該還不錯。就是當你找到一篇雜誌關於個案或是公司的介紹,可以將文章內容做重點整理,手寫的方式把重點摘錄下來,假如可以寫成考試時答題的格式最好,這樣你在考前或是考試時要用會比較方便。

當時在想考試當天要帶甚麼東西去看時,我把從暑假到停課助教所發的文章、自己讀書會分享的文章都挖出來,然後根本超多的,而且印象都很模糊,所以假如自己有花時間手寫去整理,應該會比較有印象,而且用自己的語言去寫,你自己比較能快速吸收。


準備心得(說我自己考上的故事,文長,慎入)

大家好,我先自我介紹一下,我是來自中央大學資管系的應屆畢業生,我的在校成績在班上是在中間,大概二十幾名左右。

我覺得我準備的過程不是很有參考價值,因為我比較不像那些很標準或很傳統的好學生,可能講義讀了好幾遍,看得很熟,也很按部就班的一步步複習考試的範圍。但是假如很不幸的,你剛好不是我上述的那種非常用功的好學生,那麼或許我的準備過程可以對你有些幫助。

先說一下我兩次模擬考的成績好了,我第一次模擬考考了80幾還是90幾名,印象中辦在10月左右,大概只有130人左右參加吧。第二次模擬考進步了一點,50名左右,一樣是130人左右參加。所以你大概也知道,其實我是還蠻爛的。


暑假

因為我們學校是大三下開始做專題,所以暑假時就是補習班跟專題兩頭燒,基本上我計概都只有去上課,沒甚麼在複習,複習效果也不是很好,因為我後來10月多在看時,發現只有很模糊的印象,所以應該是沒甚麼用。至於統計的部分,因為我補的是張濤,它是從3月就每周一次到兩次課在上了,然後當時上完統計也沒有複習,所以基本上前面也都忘光了,很模糊。然後暑假上課時,也是回去沒複習,只有上課聽聽而已。MIS大概是我比較用功的科目,上課時的作業都有寫,雖然是寫作文,但是還是有認真在寫,寫了很長篇的作文。寫作文過程中也有看講義中作業題目的範圍。但是我還是沒有好好認真的複習上課範圍。


開學

很快的暑假就過完了,在停課的期間,有把丁祺老師交代的作業完成,然後主要其實都是在把專題作收尾的動作。頂多就一個禮拜撥個一到兩天真的蠻認真的看研究所要考的部分或是完成老師交代的作業或讀書會的事情。因為當時選課時想說大四還是要很認真,所以就選了蠻多課的,大概20學分吧!

很快的秋季班開始了,在學校課程、補習班、專題(因為後來有代表學校比大專資服競賽)中掙扎,有開始慢慢複習計概,但是速度很慢,效果也很差。統計沒看。MIS則是跟課而已。

很快就第一次模擬考了,然後成績就如上所述,很差。終於,專題的比賽告一段落了,也開始題庫班了,我也終於開始真的花比較多的時間在考試上了。接下來用分科目的方式講我當初是怎麼想跟準備的。

 

統計的部分

是12月才開始真的很認真的念,並且做題目。(印象中,12月下旬我還在算平均數、變異數)雖然可能沒有到很厲害,但是至少認真的念到考試前,我後來中央也考了28分,中山更是意外的考了74分!我只是把課本或是講義讀完,作上課張濤勾的那些題目,根據當時上課的印象,自己複習自己算題目,把基本題算完,公式背熟而已。因為當時是過年的時候才進入區間估計,所以其實讀的很趕,當時曾經一整天都在讀統計,只因為要趕在開始考台清交那周前讀完,雖然後最後是還剩下無母數(所以我無母數都不熟,考試寫不出來),但是前面比較重要的部分還是有複習到,而且還算夠扎實。

所以雖然說12月才開始有點晚,但是其實你只要夠認真,還是可以把一科讀到還OK的程度,尤其是統計這種偏計算的科目。


計概的部分

我的基礎沒有很穩固。我到寒假的時候才把計概看完第一遍,OS是放寒假後才開始認真看(雖然今年是很少考OS啦),網路其實也是寒假開始才看比較多,至於我同學已經做到快爛掉的計概分章題解我也都沒寫,都是寫目標學校的計概考古當練習而已。因為中央有考較多的資料庫跟軟體開發方法,所以有特別看黃三益的資料庫,還有特別去翻軟工的書的測試部分。


MIS的部分

其實我題庫班以後,也很少再讀MIS了,我有曾經想要維持1天30分鐘一題,30分鐘一個系統或觀念,30分鐘一篇文章,但是大概只維持了一到兩個禮拜吧。然後考台清交的那個禮拜前,有用清大服科的MIS當考試練習,也有把交大的MIS考古當考試作練習。中央就特別準備了BI,因為我覺得BI是我母校很注重的部分,然後果然也考出來了,所以我當時寫的蠻多的,也特別先去查了BI的企業案例,再加上我大四上剛好有修BI的課程,所以還不算陌生。

其實我考試的時候,大部分還是寫作文,偶爾會有小標,或是偶爾會按照老師所說的解題思考過程,下去思考。但是基本上還是用本能再作答…所以我認為我為何會考上這麼多間的原因是因為:

1.今年的考題普遍與去年或是過去的趨勢不同,所以對於我這種沒有把考古或是基本範圍讀很熟的人比較有優勢。

2.我比較屬於廣度的學習,我在找讀書會文章時,會逛很多科技相關議題的部落格,例如Mr.Jamie、MMDAYS…等的網站。有時候去圖書館也會翻翻數位時代、商周或是今周刊。大四上修了很多課,其實很多課也對準備考研究所有幫助,例如軟體開發、電子產業概論、BI&DW。

3.在放假後沒有開始鬆懈,反而在時間不夠的情況下還是繼續認真讀書,尤其是在最後剩兩個禮拜的時候,我心態調整成當成要考期中期末考的感覺,目標各科60分,主要靠短期記憶在應考。

4.不斷的依據時間跟目標學校做調整,當目標學校或是考試的學校的選取不同,就要按照各個學校的不同方向加以準備,加上要考慮時間的因素,例如我當初選擇考中央放掉政大後,就特別準備資料庫、軟體開發方法、測試方法、OS、網路,然後花很多時間把統計讀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is121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